我叫徐健春,1975年5月生,云南省漾濞縣人,1996年參加工作,從事畜牧技術推廣工作27年,現任漾濞縣畜牧獸醫管理服務中心高級畜牧師。
憑著一顆熱忱心,成為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我出生在農村,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就跟著父母一起干農活,知道農村的落后和農民的艱辛,畢業后我毫不猶豫的投身于畜牧獸醫工作中。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給自己確立了“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服務群眾”的工作目標。在日常工作中,我一直把為養殖戶謀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群眾的呼聲作為開展畜牧工作的第一信號,把上門提供服務作為工作的常態化。經過多年努力,我的手機號成了群眾的服務熱線,通過電話及時解答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專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老百姓對我的稱呼從“小徐”變為了“徐獸醫”、“徐師傅”,到現在的“徐老師”。
憑著一股鉆研勁,成為畜牧工作的“領頭羊”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頭扎進牛凍配改良工作,經過多年的理論鉆研和實踐操作,我從改良員成長為全縣牛凍配改良的技術骨干,并承擔起了全縣牛凍配改良指導、管理工作。2022年,全縣肉牛良種覆蓋率達82%,牛凍配改良技術推廣覆蓋率占全縣推廣區域適宜養殖場96%。在牛羊養殖技術推廣工作中,結合我縣草食畜發展實際,帶領同事起草了《漾濞縣牛羊生產中長期發展規劃》,并牽頭負責抓好落實。通過多年的努力,全縣養殖戶發展畜牧業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養殖專業戶、養殖場、養殖小區不斷涌現。
2021年5月21日,漾濞縣發生6.4級地震,造成全縣畜牧業生產不同程度受損,全縣家畜死亡1608頭匹,家禽死亡1461羽,畜禽圈舍受損2.6萬座1273萬平方米,造成經濟損失2.5億元。災情發生后,我作為剛上任不久的畜牧工作站站長,帶領職工奔赴受災現場,查看災情,統計上報受災情況,對受災的規模養殖場及部分養殖場(戶)進行災后恢復生產指導,積極向有貸款需要的受災養殖戶、規模養殖場提供貸款信息渠道,并組織畜禽販運戶組成愛心車隊幫助急需出欄畜禽的受災養殖戶原價收購積壓的畜禽,確保最大限度降低受災戶的經濟損失;同時對部分受災養殖戶恢復生產提出技術方案,指導受災戶對圈舍及養殖環境進行徹底消毒,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為盡快恢復我縣畜牧業災后生產,讓受災群眾早日恢復重建,我們多方協調,積極爭取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在中央和上級部門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下拔了2021年中央農業生產救災資金1000萬元,用于漾濞縣“6.4級”地震災后恢復畜牧業生產能力建設項目實施。其中,投資780萬元,在9個鄉鎮實施了3.9萬平方米畜禽圈舍災后恢復重建,通過項目的實施,幫助受災養殖戶開展生產自救,恢復了生豬9425頭、肉牛1318頭的畜禽養殖量;投資220萬元用于漾濞縣“6.4”級地震災后種豬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在該項目的實施中,由于缺口資金較大,我們還積極多方爭取整合資金800多萬元,目前,該項目正有序推進中,工程將于2023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該項目的實施,為我縣的種業振興持續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針對我縣100萬畝核桃基地林下種養殖模式的適宜性,我主持開展了林下生態養雞的課題研究,2018年獲得了云南省農業廳的表彰。主持制定了《漾濞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科學劃定了全縣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為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確定了方向,促進了畜禽養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撐。2022年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88.78%,規模養殖場裝備配套率達100%。
回顧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無論工作多么的艱辛,我們畜牧技術推廣人員都能夠恪盡職守、勤勤懇懇,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從不退縮。
憑著一種責任感,將為畜牧事業奮斗終身
今天的榮譽和掌聲,是出征的戰鼓、前進的號角。“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將更加銳意進取,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將過去的成績作為新的工作起點,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已,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在平凡中創造非凡,在奮斗中締造輝煌,為畜牧事業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