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研目的和基本情況
2023年7月,根據中心安排,專題調研組以“學經驗、促合作、謀發展”、推動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赴有關單位就內部管理、業務開展、資金運作、風險控制、項目合作等內容進行深入交流、研討。調研的單位,既有同為社會組織的業務同行,如中國遠洋漁業協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也有基金會的服務對象,如部漁業漁政局、科教司,還有業務合作單位,如上海鉅派投資集團。調研的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學習兄弟單位的管理經驗、工作方法,二是探討基金會業務發展方向、謀劃具體項目,促進合作項目盡快落實,三是發現自身存在問題、找準社會功能定位,推動基金會事業高質量發展。調研過程中,多采取召開座談會、相互溝通交流的方式,輔之以現場考察、查閱資料等途徑。通過調研,看到了兄弟單位在管理方面的優勢,也分享了他們推進工作中的典型經驗。
一是組織架構合理。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作為國內少有的5A級基金會,內部設置人力資源、計劃財務、信息技術、監測研究等6個職能部門和資源發展、國際發展、公眾互動、鄉村振興協作等16個業務部門,覆蓋內部管理、資源開發、項目發展、業務創新、國際合作等業務環節,機構框架完整、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功能健全,各部門協作配合,極大提高了組織運行效率。員工隊伍結構合理,人數234人,平均年齡32歲,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94.2%,呈年輕化、專業化、高學歷等特點。中國遠洋漁業協會聚焦于遠洋捕撈領域服務,員工總數29人,內設3個業務部門及綜合、財務2個職能部門。3個業務部門分工明確,分別負責過洋性捕撈、公海捕撈及遠洋魷魚捕撈業務,其中遠洋漁業三部針對魷魚等魚種捕撈地集中、管理強度大的特點,專門設在浙江舟山市,因地制宜開展工作。
二是運行機制健全。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理事會為決策機構,秘書處負責落實理事會決策部署,內設機構在秘書處領導下開展工作。秘書處班子成員平均在會職齡超過12年,公益慈善工作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管理能力很強,對基金會的發展歷程、內部事務比較了解,對基金會業務拓展、發展方向目標明確,是核心力量。會內建立了嚴格的內部運行管理機制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組織活力。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大會,理事會為會員大會的執行機構,協會秘書處負責落實理事會部署的工作。秘書長作為法定代表人,主持開展日常工作。根據分工,一位副秘書長分管綜合財務管理,其他副秘書長分別負責一個業務部門的管理工作,分工和責任明確,管理跨度比較小、內容比較專,形成更為專業化、精細化、高效化的運行管理機制。
三是公益服務專業。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社會事業和社會動員、人才發展等領域積極推進項目轉型升級,探索創新發展型項目,優化整合百美村莊項目、產業助農項目等已有品牌項目,研發創設宜居家園、能工計劃等創新項目,并積極引入專業力量參與項目執行,不斷提升項目品質,擴大項目影響力。2022年實現捐贈收入11.59億元,公益支出10.81億元。捐贈收入中,社會公眾捐贈占比超過1/3,企業捐贈占比約2/3,其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又各占1/3。合作伙伴類型豐富,涉及金融、食品、汽車、互聯網等領域,既有實力強勁口碑良好的頭部企業,也有紅十字會、其他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中國遠洋漁業協會為適應國際漁業管理趨勢,提升我國遠洋漁業管理水平,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組織的活動,強化漁業領域國際話語權。圍繞遠洋漁業安全,構建覆蓋所有遠洋捕撈船的信息服務平臺,對船位、航行軌跡以及大洋氣象信息等進行實時監測、預警,確保漁船海上航行和生產作業安全。同時,聚焦專業服務目標,構建服務渠道,加密信息發送頻次,提高信息獲取便捷性、信息可及性,強化對遠洋捕撈漁船的專業化、針對性服務。
四是風險防控嚴密。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注重財務管理與監督,嚴格把握基金會管理條例明確的“兩個百分比”的要求,全面實行預算管理控制,確保項目長期平穩運行。他們還設立“監測研究部”,專門進行風險識別、監測、預警及控制,做好業務常態自查、職能月度排查、監測專項檢查“三查”工作。利用互聯網渠道監測輿情,設立公眾熱線,接受社會監督,不斷提高基金會公信力。
此外,專題調研組針對基金會公益業務發展方向,與部漁業局、科教司進行了積極的溝通交流,他們對基金會成立28年來開展的公益慈善工作給予高度認可,希望基金會繼續抓好全國十佳農民、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何康獎學金等項目的開展,加大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獎勵和資助力度,增設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專項基金。
二、通過調研比較發現自身存在問題
一是管理體制還不完善。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基金會是具有法人資格、獨立開展公益慈善活動的社會組織,具有社會性、開放性、專業性的特點。基金會是在原農業部主導下成立的,最初的目的是依托成立的基金收益補充農業科研經費的不足,之后隨著國家科研經費的不斷增加,工作方向調整為圍繞部機關中心任務開展資助和獎勵,對社會公益項目的策劃、設立、推廣等工作研究不夠深入,投入力量較為薄弱,更像一個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事業單位。2003年,基金會與農業農村部財會服務中心合署辦公后,形成了“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的管理機制,財會中心主任、副主任兼任基金會秘書長、副秘書長,同時擔任基金會理事。應當說,基金會資金管理職責與財會中心的工作職能有很大的兼容性,可以相互促進,但這種體制同時也忽略了、或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基金會公益慈善項目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特點,日常管理中容易受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的影響,有一定的掣肘效應,影響基金會社會公益性的展現。
二是運行機制還不健全。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和章程的規定,理事會是基金會決策機構,研究決定基金會年度工作安排、年度預決算、三重一大等事項。理事長是法定代表人。監事會負責履行監督職責。秘書處負責落實理事會決策和部署,負責管理日常事務和工作開展。內設辦公室、財務部、資金管理部3個工作機構,這3個內設機構與財會中心的綜合處、財務處、基金處重疊設置。從多年的實踐看,基金會工作運轉基本正常,內部管理機制也完全符合民政部及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要求,但也確實存在兩方面不足:一是重疊設置的內設機構同時承擔基金會和財會中心的工作任務,分管副秘書長同時分管財會中心業務,對基金會工作投入的力量不足,工作研究和推動不夠深入;二是受內設機構數量限制,基金會很重要的項目管理工作沒有專門機構來負責,資金管理、項目管理、對外合作等工作都由資金管理部承擔,力量配備、管理都不適應工作需求,項目創設、籌資拓展開展不夠,一定程度上影響基金會事業的發展。
三是公益規模還不夠大。基金會自成立以來,通過卓有成效地運作本金、積極募集社會資金,努力擴大年度公益支出規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2012年—2022年10年間,累計實現本金運作收益1.04億元,募集社會資金近2400萬元,年均公益支出規模超過1000萬元;凈資產達到1.74億元,實現增值11%。但是這樣的規模,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等大型基金會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2021年部巡視組在反饋對財會中心、基金會的巡視意見時,也提出了基金會要做大做強、要擴大公益支出規模的問題。公益支出規模小,原因是公益支出資金來源較為單一,主要依靠本金運作收益。近年來疫情影響,經濟形勢疲軟、安全風險高企,在更多考慮資金安全與運作風險的情況下,運作資金多選擇銀行定期大額存單等中低風險收益產品,導致運作收益逐年下降,公益支出規模深受影響,常年公益支出規模保持在800萬元—1000萬元的水平。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公益支出規模小,當年的管理費用就低(不能超過當年公益支出的10%),就不能夠供養更多的人來承擔工作任務,基金會的工作拓展就會受到限制,做大做強就面臨更大壓力,從而形成非良性循環,制約了基金會事業的發展。
四是隊伍建設還不專業。就實際情況看,目前基金會工作人員人數較少,專業化程度不高。秘書處與中心領導班子一套人馬,有團結聯合的優勢,但承擔基金會工作的專門力量比較弱。基金會工作人員多和財會中心崗位人員重疊任職,還有定期輪崗的要求,相對于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秘書處工作人員平均會齡12年的水平,我們的專業化素養,對潛在捐贈者開發、捐贈項目創新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力的要求,都很難實現。基金會工作人員的職業培訓主要通過參加民政部、業務主管單位等組織的培訓完成,但由于各種因素,參加培訓的機會較少,人員覆蓋面小,平均每年每人1-2次,專業能力提升不足。另外,基金會缺乏主動謀劃項目的能力,未形成系統的項目管理辦法和標準化流程化管理制度,對項目評估也缺乏從專業角度評價捐贈資金的使用是否有效以及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等問題。
三、推動基金會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要增強基金會組織機構的完整性。完整健全的組織機制是激發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保障。當前,制約基金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是組織能力薄弱,主要表現在缺乏資源動員能力、缺乏創新能力、缺乏社會互動能力。而組織能力的不足,主要影響因素就是組織機構不健全、組織功能不完整。為此,基金會一定要回歸到本身的組織性質、社會功能上來,推動基金會組織結構和職能的建設。一是建議基金會在目前的機構設置上,增設項目管理機構,負責項目創新設計、項目管理辦法制定、項目執行監管及總結、與項目關聯方的協調與合作等具體工作。二是建議在秘書處現有結構下,設置專門負責基金會業務的副秘書長崗位,具體負責基金會日常運營管理、業務研究和工作開展。三是建議秘書處要強化基金會意識,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基金會章程、基金會有關制度研究和推動工作,及時向理事長、理事會請示報告工作,落實理事長、理事會工作部署。四是發揮辦公室、財務部的基金會職能作用,日常主動承擔基金會的相關工作任務,落實基金會的綜合管理和財務規范要求,諸如網站公眾號等信息平臺建設、宣傳工作、資金市場風險防控等,要當“主人翁”,不當“太平官”和“看客”。
(二)要增強基金會運營管理的獨立性。不管管理體制如何確立、機構怎么設置,保證基金會按照管理條例、社會組織的有關規定獨立自主開展工作,是基金會發展壯大的基本條件。當前,基金會治理結構比較完善,但是工作人員多長期在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規范管理的意識強、開放創新的觀念弱,造成基金會研究、決策、推動工作往往容易機關化、事業單位化,這樣那樣的顧慮多,獨立性不強。一是建議理事會,特別是秘書處,要牢固樹立社會公益慈善組織的觀念,落實好基金會的社會責任,建立健全合法規范前提下不受機關事業單位相關制度束縛的獨立運營機制、社會共享機制,主動作為、積極作為。二是建議在保障好現有資助和獎勵項目、服務部黨組中心工作的基礎上,積極突破,圍繞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傳承農耕文明等方面,加大與企業、社會公眾的合作力度,擴大多元主體的參與深度和廣度,搭建包括捐贈方、受資方、合作者、其他公益組織等在內的資源互補網絡,獨立創新或聯合設置獎勵和資助項目,共同做好社會公益。
(三)要增強基金會業務建設的社會性。社會性、開放性是基金會社會公益慈善功能的顯著特點。優質的公益項目是基金會發展壯大的依托。基金會項目創設、資金籌集與管理、項目跟蹤問效等業務,必須立足公益慈善定位、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兼顧捐贈方、受捐方共同利益,尋求最大公約數。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基金會有持續經營多年的品牌項目,如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中華農業英才獎、何康獎學金、全國十佳農民資助項目等,社會反響很好。但也有不少項目,多局限于農業人才培育、農業教育研究、農業技能培訓等領域,資助和獎勵對象結構比較單一,社會性、公益性相對不足,對社會公眾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利于基金會高質量發展。一是建議與時俱進地創設促進鄉村振興公益項目,加大與社會責任強烈的頭部企業、大企業合作,積極開展籌資勸募活動,拓展籌資渠道,擴大公益支出規模。二是充分發揮主管部門的行業優勢,設立行業專項基金,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當前,要抓好“遠洋漁業可持續發展基金”這個重點項目落實工作,抓緊理順資金捐贈程序,制定專項基金管理辦法,確立專項基金運行管理機制,盡快形成公益支出。三是建議豐富捐贈標的,創新捐贈形式,在現有現金捐贈的基礎上,嘗試探索實物捐贈、服務捐贈等,加大互聯網公益平臺利用率,增加社會公眾對基金會公益事業的關注。四是建議加強項目管理建設,根據服務對象、項目類別、持續時間等因素,建立科學有效的項目分類管理體系,強化項目評估工作,確保對項目開展動態考察和實時掌握。五是加強項目宣傳推廣,積極向捐贈人反饋、并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宣傳公益慈善項目實施效果,擴大基金會的社會影響力,努力把公益慈善事業做大做強。
(四)要增強基金會內部管理的規范性。健全的制度是組織管理的基礎,也是規范內部運行的保證。經過20多年的建設,基金會內部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制度體系,也形成了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工作規矩。但是隨著國家對基金會組織管理制度的不斷改革,隨著基金會工作的不斷發展,與時俱進地完善制度、規范運行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一是建議不斷完善制度體系,根據2022年民政部評估專家組的意見及時制定《基金會項目管理辦法》《基金會票據管理辦法》等制度,抓緊修訂《基金會合同管理辦法》《基金會信息公開辦法》等制度,不斷提升管理標準化、專業化、科學化水平。二是建議進一步強化資金運作風險評估制度落實,在資金運作前聘請專業人員進行可行性論證、市場分析與風險判斷,科學制定運作方案,在此基礎上提交理事會審議決策,保障資金安全有效運作。要增強財務透明度,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根據風險程度及時計提投資減值準備。三是建議深化細化基金會內部工作分工,根據基金會發展需要,對基金會辦公室、財務部的職能進行細化明確,對資金管理部的工作進行適度調整。
(五)要增強基金會隊伍建設的專業性。沒有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就沒有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由于受當前管理體制的影響,基金會工作人員財務管理的知識相對夠用,社會組織管理的能力和經驗明顯不足,與拓展市場、項目創設管理、資源開發等專業工作需求相比,不能完全匹配。加強隊伍的專業性建設,刻不容緩。一是建議對現有基金會工作人員“送出去”,根據崗位需求,強化社會組織管理建設能力培訓,積極支持他們參加職業技能學習、業務交流、考察等活動,同時采取“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基金會行業管理專家宣講公益慈善和社會捐贈政策法規、勸募策略與技巧等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建議在現有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基金會實有編制,招聘具有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知識、有志于基金會事業的工作人員,把他們的工作目標與財會中心任務區別開來,專業服務基金會公益慈善事業。三是充分發揮現有體制框架下,編制屬于財會中心的機構和人員的作用,形成機構疊加、任務整合、力量倍增的效應,為基金會發展獻計獻策、出智出力。四是努力構建多樣化人員力量補充渠道,探索志愿服務工作與基金會公益項目結合點,與高校加強溝通,為相關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繼續深化基金會專家智囊團建設,積極引進法律、投資、勸募等方面的專家,助力基金會高質量發展。
專題調研組
2023.07